报名登记通道

文明寄哀思 平安过清明|清明假期致家长的一封信

发布时间:2025/4/3| 来自:本站| 浏览次数:

尊敬的家长朋友:

您好!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清明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,即将如期而至。在这个缅怀先辈、寄托追思,同时拥抱春天的美好时节,为了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平安、健康、有意义的假期,现就清明节假期安全事项,向大家进行详细的告知。

放假时间

清明节



2025

4月



31

1

2

3

4

5

6

1.文明祭扫,严防火灾


1.清明假期正值森林火灾高发期,外出祭扫一定要严格遵守森林防火和消防安全规定,不携带火种进山入林,不燃烧纸钱香烛,不在山林间点燃明火、燃放爆竹、乱扔烟头等。

2.倡导以敬献鲜花、植树绿化、网上祭扫等无烟祭扫方式寄托哀思,真正做到绿色祭祀、低碳祭祀、文明祭祀、安全祭祀。

3.外出踏青注意用火安全,不在林区野炊、烧烤。野炊结束后应将点燃的碳屑等余火彻底熄灭,将周围杂物清理完再离开,以免发生复燃。

4.一旦发现山林火灾,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,讲清起火地点,同时做好个人防护,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。

2.天气转暖,谨防溺水


1.天气渐暖,因野外游泳、戏水而引发的溺亡事故也即将进入高发期。为防范意外事件发生,请各位家长教育孩子始终做到“六不”:不私自下水游泳;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。

2.孩子外出时,家长要做到“四知道”:知去向、知内容、知同伴、知归时。

3.外出游玩参加水上活动,一定要有家长的陪伴,穿戴好救生设备。

4.提醒孩子一旦发现有人落水,应及时大声呼救,寻求周围人的帮助,拨打急救电话,切不可贸然下水救人或手拉手组成“人链”救援。


3.文明交通,安全出行


1.外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,靠右慢行,过马路走斑马线,不着急、不猛跑,做到“一停二看三通过”。

2.未满12周岁严禁骑自行车上路,未满16周岁严禁骑电动车上路,骑乘电动车都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头盔。

3.短途自驾出行,请先检查车辆情况,要系好安全带,不干扰驾驶员开车。家长们也需以身作则,安全文明驾驶,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。

4.外出远距离游玩,建议优先选择高铁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。提前到达车站或机场,遵守安检规定,按时检票上车,保护好个人物品,不在车上随意走动,大声喧哗,影响其他乘客。


4.外出游玩安全


1.假期外出游玩,请提前查询天气、路况等信息,做好出行规划和准备。

2.注意景区设立的各类安全警示标识,不私自进入标注“谢绝参观”、“禁止入内”的区域。不擅自进入未开发、未对社会公众开放的自然保护区、无人岛、海滩等危险区域玩耍。

3.放飞风筝,尽量选择人少空旷的场地,远离建筑物、树木、高压线、铁路旁。

4.外出远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,小心花粉、飞絮过敏和蚊虫叮咬。

5.食品与卫生安全


1.初春时节气温多变、起伏不定,传染病多发,且假期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,请各位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好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工作。

2.注意个人卫生,多饮水,规律作息,适度运动,提高免疫能力。

3.合理膳食,不暴饮暴食,不吃生食,不喝生水,不吃过期或腐烂变质的食物。

4.外出就餐选择正规,有营业执照的餐厅,不买街头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。

5.外出踏青游玩不采摘、捡拾野生菌、野菜、野果,不食用任何来历不明的食物。

6.网络安全

  1.合理安排手机、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,文明上网,绿色上网。

2.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,不因追求虚拟世界中的满足感而盲目充值或打赏,学会理智消费,自觉抵制游戏充值、直播打赏等不良行为。

3.提高反诈意识,牢记“三不一多”,即:未知链接不点击,陌生来电不轻信,个人信息不透露,转账汇款多核实。

4.警惕网络交友,教育孩子不随意加陌生人的联系方式,更不与网友私下见面。

7.心理健康安全

  1.家长要多陪伴孩子,多和孩子沟通、交流,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,遇到孩子情绪不佳时,要及时教其排解疏散。遇到问题时,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的能力,同时教会孩子向他人寻求帮助。

  2.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,合理安排作息,劳逸结合,同时教会孩子懂得感恩,学会管理自己情绪。

  3.关注孩子心理健康,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,若出现心理异常行为或心理疾病,要对症施策,及时干预和治疗,切勿讳疾忌医。

  4.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管教,避免放任不管、缺教少护、教而不当,导致孩子受到校外欺凌或实施欺凌、暴力行为。

  5.家长对孩子假期外出要做到知去向、知内容、知同伴、知归时,如发现有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,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。

  6.妥善保管家中的危险物品,如药品、清洁剂等,避免孩子误食。

  请家长切实履行对子女的监管职责,共同树立“安全第一”的意识,时刻绷紧安全意识之弦,时时记安全,事事讲安全,共同度过一个健康、文明、安全的假期。